22.6.12

all about experimental animation

從小我們家就有不裝第四台這種嚴苛的規定,唯一看HBO和MTV台的途徑就是週末去外婆家時順便看。記得有一次轉到了春暉電影台 「sun movie」正在播放酷狗寶貝 「NICK PARK Wallace And Gromit」的A grand day out (1989),馬上就對那種黏土動畫的質感與動態給吸引到,隨後都會看到春暉電影台播放一些非主流動畫與歐洲電影,當時對迪士尼頻道與卡通頻道(cartoon network)每天不停的重播米老鼠與兔寶寶感到小小的厭倦,之後每次到外婆家,除了這兩個卡通頻道外,春暉電影台成了我的第三個選擇,那應該算是我第一次對非平面傳統動畫感到興趣。
「NICK PARK Wallace And Gromit」  A grand day out (1989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升上國中後家裡終於裝了第四台,那時正好是《癟四與大頭蛋》(Beavis and Butt-head)的年代,每次放學回家在等待那兩位蠢蛋要搞笑前都會看到MTV台的intro畫面,印象最深的就是Bill Plympton的25 Ways To Quit Smoking(1989)系列,以及類似Quay Brothers的立體動畫,每次intro都短短的不到ㄧ分鐘,毫無邏輯的劇情,但那些詭異的場景與強烈的視覺動態風格真的好吸引人。當時完全不了解動畫的我,只有一個念頭:那不是單純用攝影機拍出來的,而且那真的好酷!
Bill Plympton的25 Ways To Quit Smoking(1989)


我第一次覺得有實驗動畫這個概念時,應該是在大學的時候。那時有機會出國去上海,除了中國的古色古香之外,最吸引我的應該就是那些在台灣很難買到的「碟片」吧。三不五十就跟當時女友去各地的碟片店逛,買到了直接看封面覺得應該很好看就亂買了的地步。當中我看到了一部片,封面切成兩半,上面看似舌頭的肉塊彎曲放在木桌上,下半邊則是一個詭異的老頭仰頭在笑,標題用羽毛的形狀拼成SILENI(2005),中文默默的寫在角落:《瘋狂療養院》。當時覺得這應該是部clut片吧,想也不想的就把他放在購物籃內,完全不知道那是Jan Svankmajer的大作。本片像以往Jan Svankmajer的風格一樣,大量運用肉塊去做逐格動畫。甚至當時認為肉塊的超現實表現跟電影內容完全沒有關係。自己默默的在心裡想,原來動畫可以玩這麼兇,好實驗性阿。
Jan Svankmajer  SILENI (2005)


來到南藝之前看過了許多動畫影展,影展的動畫種類包羅萬想,其中當然包含了實驗動畫,毫無內容的劇情,光是用畫面的變化與流動就讓人感動,然後想著:「到底是怎麼做的阿?」似乎是大家看完後共同的話題。實驗動畫對我來說是ㄧ種創作模式,有些實驗動畫似乎沒有什麼目的性, 有別於在一般人腦海裡的「實驗」為了要創造出來一個效果而想盡辦法達到這個目的。 實驗動畫的重心似乎擺在過程,而「過程」與「媒材」的重要性就變成了「創作核心」,你想要運用這個媒材來說什麼。運用一些想不到的材質與媒介,亂七八糟的大鬧一番,甚至有為了實驗而實驗的感覺。

在這次實驗動畫課程中,請到了謝佩雯老師來講解玻璃油畫動畫製作(oil painting animation),在光桌塗上油畫顏料,藉由光來讓油畫的自然透光性造成特殊的質感,並且拍完了一張後及被抹去,這種ㄧ去不回就像回憶一樣的感覺引起了我的興趣。因而在這學期的實驗動畫課程上專心的去摸索玻璃動畫,進而發展到自己的作品上面,這就是實驗動畫所帶來的驚喜!

oil painting animation test (2012)